先天性顱顏畸形手術正顎削骨中心

全身麻醉 麻醉方式
2-4 小時 手術時間
約 7 天後拆線 術後拆線
兩週左右 復原時間

先天性顱顏畸形手術

唇顎裂是臉部最常見的先天畸形病症。
台灣每年有將近三百名新病人出世,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五百至六百分之一。
唇顎裂是一種可以治癒的先天性缺陷,所以各位家長要有信心把孩子生下來並且撫養長大。
 
 

唇顎裂的分類

唇裂 - 單純只是上唇的地方有裂縫,也是俗稱的「兔唇」。
顎裂 - 僅口腔內之上顎或軟顎裂開而外表正常,則稱為顎裂。由於顎裂屬於口腔內缺陷,外表看不出來,所以出生時可能會發生醫生未察覺出寶寶有顎裂情形,父母若是發現寶寶常溢奶、呼吸聲很大等不正常的情況,請儘快至醫院檢查是否為顎裂。
唇顎都有外表裂開的唇顎裂 - 嘴唇裂縫延伸至口內硬顎或更內部的軟顎部位
 

唇顎裂的原因

環境因素:空氣汙染、藥物、病毒感染、營養不平衡、輻射、酒.....等等
遺傳因素:多種的不良基因造成的
 

唇顎裂的治療

建議一出院就至唇顎裂專門門診接受鼻塑型或是鼻齒槽塑型,由於剛出生的幼兒仍有母親的賀爾蒙,所以在出生後前幾星期牙床的矯正與鼻子的矯正比較容易,之後隨著母親的賀爾蒙被代謝掉,牙床的矯正與鼻子的矯正效果就比較差。在這個年紀建議幼兒能側睡或是趴睡,側睡或是趴睡能減少裂隙的大小,對於一些幼兒他們的呼吸也比較順暢。
鼻子與牙床的矯正的目的是在減少裂隙的大小與減少幼兒的鼻畸形,長庚醫院團隊的研究指出接受牙床矯正與鼻矯正的長期手術結果是最好的。
 
各項治療皆有其一定的時機配合專業醫師的的治療,以達到最好的結果。
1. 小兒科醫師
新生兒健檢是不可缺少的,他可以提供是否有其他的合併疾病的診斷以及提供遺傳的諮詢。

2. 兒童顱顏整型外科
提供幼兒整個治療計畫的諮詢與手術治療。

3. 顱顏矯正科
提供幼兒出生後的牙床矯正與鼻矯正,長期監控唇顎裂寶寶的牙齒與臉部骨骼的生長,牙齒矯正,約有1/3至1/2 的病患需要接受正顎手術,牙科可以提供正顎手術牙齒矯正與規畫

4. 耳鼻喉科
唇顎裂的寶寶很容易中耳積水,耳鼻喉科可以提供中耳積水的治療

5. 語言治療師
提供唇顎裂寶寶的語言評估與治療

6. 社會工作師
羅慧夫基金會與其社工已經在二十多年來提供唇顎裂家庭各項的社會扶助 ,網址:http://www.nncf.org/

7. 專科護理師
提供住院期間的傷口照顧與諮詢
 

唇顎裂寶寶的治療時間表

三個月

唇鼻修補手術(幼兒必須是大於五公斤,血紅素大於10,且沒有上呼吸道感染,白血球指數不宜大於正常數值10000太多),如果幼兒有明顯感冒症狀時必須延後手術。如果幼兒接近四個月大時,手術前與手術後兩週建議不要接受疫苗(四個月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與小兒麻痺口服疫苗建議延後)

一歲
顎裂修補手術,手術前一天建議至耳鼻喉科門診確認是否有中耳積水,如果有的話須同時放置中耳通氣管。手術後,九成以上的幼兒可以有良好的發音。

二歲半至三歲
需要做語言評估

四歲
顎重建或咽後壁辦手術(少與1/10的幼兒需要此手術來矯正發音,手術前需有語言評估與鼻咽鏡檢查顎咽功能)

五歲
二次唇鼻整形(目前需要二次唇鼻診型的病患少之又少)

九歲
牙床植骨手術

十一歲以後
如果已經完全換恆齒,經顱顏矯正科評估接受牙科矯正

十八歲
如過戽斗過於嚴重,或是上頷骨發育不良過於嚴重,可以合併矯正接受正顎手術。 手術後矯正結束,便可以接受最後一次的唇鼻重建手術。

唇顎裂術後照顧需知

 

手術前

身體情況:

1. 三個月的寶寶若需接受預防接種,時間以手術前後兩星期為宜。
2. 術前避免感冒,若發現有發燒、咳嗽、流鼻涕、喉嚨發炎、口腔感染(鵝口瘡) 、長疹子、牙齒痛、腹瀉等現象,先請相關醫師進行診治,確定可以手術才住院,否則應以安全考量為主,取消手術日期,另外再與手術醫師約定時間。
 

攜帶物品:

1. 安全感-可攜帶家中熟悉的枕頭、被子、玩偶等,藉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2. 小鏡子及兒童用軟毛小牙刷-以便在手術後學習正確的清潔口腔和傷口的方法。
3. 為了治療上的需要,進行唇裂、唇鼻手術後的患者須配戴鼻套,因此入院時需準備一支普通小剪刀、(細小) 雙頭棉花棒、1/2 吋紙膠布。
4. 接受顎裂手術的寶寶,請自備乾淨的小棉襪或棉質小手套一雙,以便在寶寶睡覺時將手包成拳頭狀,防止手指尖深入口中。
 

禁食: 術前禁止進食,禁食時間需與手術配合。

 

手術後

睡姿:

半坐臥、側臥,如果寶寶的臉不會摩擦到床面可採仰臥
 

拍痰:

為減少麻醉後痰堆積,導致寶寶不舒服,建議手術剛回病房或是每二小時,以手掌微彎輕拍幼兒的背部(範圍腰部以上以及腋下兩側) 。


餵食:

唇裂手術後餵食可以使用正常使用的奶嘴或奶瓶,有時需採用滴管餵食。通常手術後若無嘔吐情形,則可開始進食溫冷的流質飲食,餵食時手抱姿勢呈45度,先從60cc溫牛奶開始餵食,喝不夠時再增加奶量。如果寶寶本來是餵食母奶,可以採用本來的母奶餵食方式。


傷口照護:

1. 建議保持唇鼻傷口縫線清潔,無血跡(雙側鼻孔內的傷口常常清潔不佳,請注意)。
2. 唇鼻傷口縫線清潔建議使用無菌棉花棒沾生理食鹽水清潔血跡,從兩側鼻孔開始清潔至人中及上唇內,清潔傷口方向是由上旋轉而下,輕壓傷口縫線處,而不是用力來回重複擦拭
每次檢視棉花棒是否還有血跡或是染黑,通常換新的棉花棒三至四次後可以發現棉花棒在清理後仍然是潔白乾淨時就可以停止,再使用乾棉枝擦乾縫線,塗薄層醫師處方之藥膏。
3. 非傷口的部分,以溫濕毛巾除去臉頰的消毒液。
4. 清理時間:  每次餵奶、服藥後或傷口縫線滲血時需清洗傷口,每天約清洗4-5次,以保持傷口清潔。
5. 如果傷口仍有微量滲血時,建議使用沾生理食鹽水無菌紗布覆蓋。
6. 不需特別限制病童雙手活動,指甲需剪短,袖子捲起,以避免摩擦傷口。


口腔衛生:

餵奶後建議餵開水,或是以口腔棉花棒沾冷開水(先煮沸再放置到如室溫的開水)清潔。
因為口腔內也有傷口(唇後方,及有些病患會合併進行前顎縫合),請保持口腔清潔


住院天數:

通常需住院四至六天,通常父母學會傷口照顧、寶寶沒有發燒、餵食改善、傷口沒有滲血及沒有呼吸不順的現象就可以出院。


出院後注意事項:

1. 拆線時間大約在手術後一週,拆線前給予“愛睡”糖漿,熟睡後給予拆線,門診拆線後,醫師將視情況教導疤痕貼透氣膠布、矽膠片以及疤痕按摩等方法,以達到疤痕最不明顯的狀態按摩的重點在於局部的壓迫,而非揉搓,必要時可以向下唇方向壓一次加壓迫,或是食指置於幼兒口內以大拇指壓迫疤痕,每次壓迫十秒,每天至少做十幾次,持續半年。

2. 為避免口腔傷口感染,衛教家屬或病人注意口腔衛生,以及傷口的清潔,並觀察傷口癒合情形,如:紅、腫、熱、痛及異常分泌物時,應立即返診。

3. 藥物使用注意事項,如:水劑抗生素需冷藏,以及需瞭解與遵守藥物治療  計劃之重要性,按時服用抗生素並瞭解藥物作用、副作用及產生副作用時之處理。
如果寶寶有腹瀉的情況,常常是水劑抗生素的影響,可以聯絡醫師,停止抗生素或是更改抗生素。
 

透氣膠布使用方法:

  1. 為了減少疤痕周圍的拉扯,在白天在塗抹矽膠凝膠後(建議等待約5-10分鐘待凝膠乾後),建議貼透氣膠帶。
2. 建議使用的透氣膠帶,通常一般藥局或是醫療器材行就可以購得窄的透氣 膠帶(1/2吋寬),可以是白色或是皮膚色。
 
  1. 不建議使用一般的美容膠帶,因為美容膠帶太黏,更換時容易造成寶寶的皮膚受傷。
4. 先貼寶寶的右臉頰,然後跨過上唇,使用大拇指與食指將寶寶的臉頰夾小,然後貼左臉頰。貼完了寶寶會呈現噘嘴  。
 
  1. 使用透氣紙膠噘嘴貼時仍可以隔著膠帶按摩疤痕。 
6. 晚上建議使用矽膠凝膠塗抹疤痕幫助疤痕(約等待5-10分鐘凝膠乾後),建議貼透氣膠帶,晚上可以不用呈現噘嘴。 
 
  1. 建議使用六個月以上。 

鼻模:

為維持鼻軟骨的形狀,手術後醫師將依個別情況給予配戴鼻模。
鼻模是在拆線後才開始使用,拆線後一天需取下鼻套每天至少一次(通常每天需清洗2-3次),並休息30分鐘,待清潔傷口後再繼續戴,除了流鼻涕和傷口縫線情況欠佳需暫停外,均應依醫師指示使用6~8個月。 新式的鼻套為一組四個,建議每兩週換一號,通常只需要戴到3號鼻模,4號鼻模只有在醫師指示下才需要使用。 每次取出鼻模後,需清潔鼻模,確保鼻模內部的通氣孔暢通,建議清潔完的鼻模可以用衛生紙插乾,但是不要以衛生紙暫時包覆,因為鼻模最常弄丟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忘了衛生紙包覆鼻模而將它丟棄。


鼻模的配戴方法:

1. 窄面向上,寬面向下
2. 配戴前需洗手
3. 手術後剛開始還有傷口,配戴前應塗抹醫師處方之藥膏,之後配戴前可以改為塗抹凡士林
4. 鼻模固定,使用打洞機,在透氣紙膠中間依照呼吸孔的位子打兩個洞,黏貼於鼻翼兩側(有些媽媽們建議使用宜拉膠帶黏貼鼻模比較牢靠 )。
 

▲ 窄面向上,寬面向下,裂端比較高,不要戴反了

案例實照 Before & A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