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顎削骨手術是什麼?
就是切除下顎骨過度發育的部分(通常是下顎骨角與下顎骨下緣)。下顎削骨手術的傷口可以藏在耳後或是口腔內,而因為兩者相較起來,口腔內的傷口隱密性更高,所以現在大部分顧客都會選擇此種手術方式。
但透過口腔內開刀也有其缺點,其一是手術視野非常小,因此若醫師不熟悉解剖構造,就會很容易發生併發症,如:下顎骨折、下顎兩側不對稱或下顎凹陷等問題。
其二是口內開刀會導致口腔功能受損,但口腔內傷口癒合的能力相較於身體其他組織來的快速,因此只會造成短暫的生活不便。
造成國字臉的可能原因 | ||||
---|---|---|---|---|
情況 | 單純咀嚼肌過度發育 | 骨垂直高度發育異 (通常合併咬合異常) |
單純下顎骨過度發育 | 1、2、3點合併發生 |
手術方式 | 可以利用注射肉毒桿菌素來改變肌肉體積與外型 | 採用正顎手術與齒列矯正來改善上下顎骨與牙齒的排列 | 適合以削骨手術來改善 | 須與醫師討論,訂定最佳的醫療改善計畫 |
骨骼切除
臉型過寬如果是由於下顎骨角太大所造成的話下,只利用微整形注射來使肌肉變小是沒有效果的,一般仍建議透過削骨手術將下顎骨角較突出的部分移除,如果同時還有下巴後縮的問題時,也可考慮在同一次手術中將下巴向前移,更能達到鵝蛋臉的效果。顴骨角削骨
.png)
.png)
顴骨過大的人,中臉就會看起來較寬,相對的顳骨(太陽穴的位置)就會顯得略為凹陷。
顴骨削骨手術方式
藉由口腔內開口,將顴骨弓前緣及後緣切開並向內移,再以鋼釘固定,接著將突出的顴骨磨平,改善過寬的中臉部臉型,而顴骨手術除了要考慮顴骨的寬度,更要注意兩側是否有不對稱,可以利用不對等切骨的方式,將顴骨調整至較對稱的位置。
下顎骨角削骨
.png)
.png)
下顎骨角是決定下臉寬度及形狀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則是咬肌及脂肪;當下顎骨角過度發達時,就容易使臉型看起來又方又寬,也就是俗稱的「國字臉」或「方臉」,這時就可以透過下顎骨角削骨手術來改善。
下顎骨角削骨手術方式
藉由口腔內開口,將過於寬大的下顎骨角移除, 並將下顎骨邊緣磨順,修飾下臉部線條。
傳統的下顎骨角削骨手術只會將下顎骨過度發育的部分移除,手術較簡單,但因為只有將骨角移除,反而會凸顯骨角前方的骨體形狀,使得下巴形狀不順。
而新式的下顎骨角削骨手術,則會將切骨的角度向前延伸,等比例切移除下顎骨角及骨體,下巴線條也能變得更加平順。
V-line
.png)
所以V-Line手術就是針對原本下巴就比較寬大者,利用手術縮減原本的下巴面積後,以達到瓜子臉的效果。
但下巴的線條也只佔了整臉比例的三分之一,所以其實不能單就下巴長短來評估該做什麼手術,而是需要與整個臉型的比例、顴骨寬度、鼻子高度、嘴唇牙齒位置、臉部的肌肉及脂肪一起評估。
常見問題
Q:國字臉的矯正術是不是有好多種方法? 那到底我該選擇哪一種方式呢?
A:一般削骨手術主要是在矯正因骨骼突出所造成的國字臉,而抽脂和肉毒桿菌施打則用於軟組織肥厚的消除。有時國字臉的成因不只一個,這時就需要使用不同方式交互運用,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Q:請問削過的骨頭還會長出來嗎?
A:通常只有下頷角削骨處有可能新生骨頭,因為此處是咀嚼肌附著的地方,某些肌肉發達的客戶的確有削骨術後再增生骨頭的現象,但骨頭並不會回復到未削骨前的模樣。
另外,術後定期的肉毒桿菌注射,也是預防骨頭增生的密訣。至於顴骨突的削骨處並不會有增生現象發生的。
Q:有人說削完骨後嘴巴反而打不太開,這樣是正常的嗎?
A:下頷骨削骨術後因顳顎關節附近軟組織腫脹的關係,是有可能出現暫時無法張口的狀況,這也是我們建議食用流質的原因之一。
無法張口的程度因人而異,但多會在二周之內改善。
Q:削骨手術的風險是不是很高?
A:削骨手術相較於其他整形手術,確實風險會比較高,其主要的原因是在於較長的手術時間造成麻醉的負擔,以及數中可能發生的出血。
所以我們都會在削骨手術前幫患者做仔細的身體檢查,以發生潛在的危險因子。另外,麗舍也有聘請專科麻醉醫師全程手術監測,這樣才能確保手術過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