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

醫師專欄

鼻部次單位及理想鼻型|蕭彥彰醫師

鼻部次單位及理想鼻型|蕭彥彰醫師

2024-11-13


鼻部次單位 Nasal Subunits

鼻子可以細分成9個「次單位」

・一個鼻樑(Dorsum)

・兩個鼻側壁(Sidewall)

・一個鼻尖(Tip)

・兩個鼻翼(Ala)

・兩個鼻軟三角(Soft Triangle)

・一個鼻小柱(Columella)

 

事實上,在鼻子的上方並沒有明顯的線條去區分出這樣的次單位,而是藉由光線的照射呈現出。因為鼻部皮膚底下的軟骨、硬骨及軟組織相互支撐所產生的明暗線條而成的次單位。

 

為什麽要強調次單位的重要性?

因為所有的次單位都是兩兩對稱的,就算是單一的鼻樑、鼻小柱及鼻尖的次單位,也可利用臉部中線一分為二, 利用這樣的特性可以輕易的找出鼻部的問題及缺點:彎曲的鼻樑、不等高的鼻翼及凹陷的鼻側壁等等,都在這樣的仔細分析對照中一一顯露。

此外,次單位的應用對於隆鼻美容或重建鼻部手術都有很大的助益。只要依循鼻部次單位的位置來進行整形重建,鋪蓋在其上方的組織,都能自然地融入原本的鼻部背景之中,且極為協調,也較少日後的疤痕攣縮及位移現象發生,大大提升手術結果的穩定度及成功率。

 

鼻子解剖構造 Nasal Anatomy

鼻子的結構可分為「表面」「內部解剖」兩部分,表面如上述可分為9個次單位,而內部解剖則可分為以下4項:

 

1. 鼻骨(Nasal Bone)

-位置:鼻樑上端,堅硬且無法左右搖晃

-特性:最容易斷裂的面部骨骼

-臨床應用:矯正駝峰鼻(Dorsal Hump)與彎曲鼻(Deviated Nose)需進行鼻骨整形(Osteotomy)進行矯正

 

而所謂的山根也就是鼻骨所在位置最低點鼻根點(Nasion),也是隆鼻手術主要考慮的部位。

 

2. 上側鼻軟骨(Upper Lateral Cartilage)與鼻中隔(Nasal Septum)

-範圍:鼻子中段,柔軟且可稍微左右移動

-包含區域:

鼻內閥(Internal Nasal Valve):鼻呼吸道最狹窄處;鼻中隔彎曲導致的鼻塞,大多也是必須藉由這部分的矯正得到改善

鼻骨點(Rhinion):鼻骨與上側鼻軟骨交界處,這部分的皮膚是全部鼻子中最薄的,也是在鼻整形中要注意小心保護的區域

 

3. 下側鼻軟骨(Lower Lateral Cartilage)

-範圍:鼻子下段,控制鼻尖形狀,左右移動靈活

-功能:形成鼻頭形狀,影響鼻孔與鼻翼角度

-應用:縮鼻頭與矯正朝天鼻手術的核心部位

 

4. 鼻中隔(Nasal Septum)

-位置:鼻孔內,由小指深入鼻孔中,從外側向中間輕推會感受到一片觸橫隔即是「鼻中隔」

-應用:鼻中隔常用作「隆鼻」與「鼻中隔整形」手術的素材

 

鼻子的解剖構造就像是蓋房子般,從內而外層層堆叠,從最里面由上頜骨(Maxilla)構成的鼻基座(Nasal Foundation)開始到鼻黏膜構成的鼻內襯(Inner Nasal Lining)、鼻軟骨組成的鼻骨架(Nasal Framework)到最表面的皮膚(Skin Cover),每一層都是缺一不可,亦是在鼻整形中需要一一去分析的重要構造。

唯有對鼻部的解剖構造瞭若指掌,才能充分掌握每一個構造的特性,並達到最佳的整形結果。

 

理想鼻形 Aesthetic Nasal Profile

其實沒有所謂的"絕對理想鼻型",因為每個人對美的觀念和喜好都不同。

但還是有大多數人較喜好的"相對理想鼻型",比例如下:
 

以鼻子的寬度而言,兩側鼻翼的距離佔臉寬的1/5;其中,眼睛的寬度應與鼻寬等距
以鼻子的長度而言,眉間到鼻柱底的距離佔臉長的1/3
鼻子寬度應與兩眼眼睛內眥的垂直距離等寬為宜
鼻骨的部分應佔全鼻寬(兩側鼻翼的距離)的80%
鼻頭應有清楚的四點(四個點連線會形成對等三角形

 

鼻頭與鼻翼下緣所形成的弧線應為一隻美麗海鷗飛翔的姿態
鼻子長度和高度的比率約為:鼻長度X0.67 = 鼻高度
・鼻額角:男生的理想角度約為 135度,女生約為140度

・鼻唇角:約為95-105度

・女生鼻樑高度應在鼻根點和鼻尖下方2mm處,男生鼻樑則應接近那一條線

鼻小柱-唇角(Columella-labial angel)約為 30-45度

▲ 鼻子的長度應該與嘴巴中線至下巴的長度相當R-T = S-M

(R)Radix:鼻根點 (T)Tip:鼻尖 (S)Stomion:嘴  (M)Memton:下巴

 

▲ 鼻尖至鼻孔上緣的距離約是鼻孔上緣到鼻子基部的比率約是1:2,且形成一等腰三角形